分享
音乐理论?真的需要吗?
在序篇的第一部分,我将首先讨论音乐理论是什么。
毕竟,应该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来到这里。
我们真的需要音乐理论来创作音乐吗?
说实话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音乐理论的种类太多了。“乐理”一词所包括的,不仅仅是“do re mi fa sol la si”等术语,也包括乐器编排。把它们放到一起,提出“乐理真的有必要吗?”这样的问题本身就很有问题。
就像有人问“学数学有必要吗?”一样,要分清是指“中学/高等数学”,还是“包括百分比和时间计算之类的全部知识”,因为不同的问题答案是不同的。
因此,序篇不会为这种模糊的问题强行给出一个答案。我们将让你了解所谓“音乐理论”到底是什么,帮助你判断音乐理论对现在的你而言是否“有用”,以及从何学起、学到什么程度。
三个层次
简单来说,“理论”是将智慧或知识优美地整合在一起。所以,所谓“音乐理论”,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创作、演奏和分析音乐的知识的集合体。
那么这个知识体系具体是如何构造而成的呢?在这里,我想将知识大致分类为如下的三个层次:
声音的名字,声音的用法,音乐的风格。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。
在来到这个网站前,你肯定见到过“do re mi fa sol la si”或者“C 小调”、“G7”这类的和弦名字。这些都是声音的名字。因为如果没有个名号,就没办法写成理论。“3/4 拍”、“4/4 拍”、“主歌・副歌”、“转调”等词汇也都属于这个“名字层”。
这些都是为音响或技法、又或有关声音的概念或现象赋予的名称。
关于声音的术语是非常重要的。用绘画来打比方的话,这就相当于“颜色的名字”,虽然确实不知道颜色叫什么也能画画,但在讲解绘画理论时,颜色若没有名称就会相当麻烦了。“名字”是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。
另一方面,名字也只不过是名字而已。实际奏响这个声音会有怎样的效果?在乐曲中的哪一处使用它会更有效?像这种更贴近实践的知识,就是“声音的用法”。
“用法层”这层“抽屉”储存着与音乐展开或乐曲创作相关的基础创意。“使用这个的话乐曲就会变成这样”,是一种具有可再现性的技法集。音乐理论也担任着这样的角色。
综合运用这些“用法”知识就能构筑类似“如何创作万圣风格BGM”之类的方法,作曲家们正是利用这些方法来高效率作曲的。
“用法”包括了通用法则到固定模式的广泛内容,用语法来打比方的话或许类似“熟语”和“行文结构”。相较于网罗万物的分类体系,“用法”是能即刻化作战力的知识集合——“使用这个的话就能表达这种感觉”。
比如你想创作一首民族风格的歌,却只使用了该民族的乐器,里面装的还是 J-Pop,那就只能是缝合怪了。一种音乐类型的特征会由一些要素决定,而音乐理论的作用之一就是说明这些要素。
古典也好,爵士也好,摇滚也好,舞曲也好,每种音乐都有其风格。此外,有些音乐家也会具备其自身特征,这也是可以用音乐理论去分析的。
可以说“风格”就是在更广阔的维度上探讨声音的“用法”。不同时满足多个要点的话就无法达成这一风格,可见将“风格层”的知识运用自如是很难的。
古典音乐以其风格具有严格定义而闻名,而布鲁斯、雷鬼又或 EDM 等近现代音乐也或多或少有其基本格式,而这方面的知识自然也是一种音乐理论。
虽然我们在这里将音乐理论大致分为了三类——名字、用法和风格,但困难在于,实际的理论书籍是将这三者混在一起的。 有时似乎读着读着就不知道教的是什么,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,这就又会给人一种“音乐理论很难”的印象。
导致理论学习受挫的最大因素通常是名字层。因为名字也只不过是名字而已,在你进入使用层之前,无论你背诵多少名字,当中也都没有一点可用于实践的知识。
举个例子,如果我们去掉“名字”,我们可以相当简单地总结出和弦理论的基础。
这张图展示了和弦篇第一章的大致内容(说不定当中有你恰巧知道的知识)。
音乐理论所解释的内容本身并不难。但是实际上会有术语接二连三登场,而且还会使用这些术语来解说概念,简直就像外语一样难懂。如果我们用实际使用的术语来说明上面的内容......
突然间多出一堆密码似的英文和记号。人们对理论抱有的“呜...看起来很难...”的印象可以说是来自名字层。
所以这里的心态也很重要,虽然在记忆、记录和交流中“名字”很重要,但是在作曲实践中中,知道“用法”就足够了。某些情况下,在记名字时偷些懒也没关系。
这个网站也会介绍一些术语,但是我会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尽量分散,并且会通过帮助功能来帮助你减轻负担。
除了音乐理论的核心部分,即“命名声音、了解用法、掌握风格”之外,还有一些周边领域常被归入音乐理论的范畴。其中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点:
“记谱法”是在音乐课上学到的乐谱读法知识。特别是冠以《乐典》标题的内容,基本上就包含了音乐记谱法的知识。在学习音乐记谱法的程度上当然存在差异,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如今只用电脑制作音乐的人来说,这个优先级并不高。
“音响学”是一门类似于科学课程,比如频率和声音的产生原理。在音乐理论的书中也有一些介绍这些知识。声学可以了解音乐中更接近原理的部分,但也有很多内容难以理解或与实践无直接关系的部分。
当我们放眼至周边领域时,音乐理论会与各种各样的学科联系起来,比如印度传统音乐的乐谱是什么样的、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状况、社会变革对音乐理论有何影响之类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这个世界上应该没人能够完全掌握音乐理论的所有内容。因此,在学习音乐理论时,重要的并不是要掌握所有知识,而是要一边问自己“这对我来说是否有必要?”一边前进。
关于规则的存在
那么我们已经知道,音乐理论赋予声音“名字”,告诉我们何为音乐的有效“用法”和音乐的“风格”。 然而,人们通常以为音乐理论会教授音乐的规则,而且可以根据理论区分“正确”和“错误”的音乐。在这个问题上会有一些认知偏差。
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要明确指出,音乐是没有规则的。首先存在一个现实世界,然后理论才从当中产生,理论不可能否认现实。正如经济学并不支配现实中的经济,英语语法并不支配现实中的英语,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但是实际上有一部分音乐理论书中会记载着像是规则一样的东西。那到底是何时、由谁、为了什么而制定的规则呢?来路不明的家伙所规定的“正确的音乐”,容我拒绝。 你觉得呢?
所以,我想从这里开始一段历史之旅,简单地回顾它诞生成长的过程。我相信这会改变你对理论的看法,请跟我来!
建设中。。。